調味技術1 油辣子
制作重慶小面,首先我們要煉上好的油辣子,這是制作一碗重慶小面最為重要的一步。制作這款油辣子,需要注意三個細節:一是選擇正確的辣椒,二是要合理配比香料,三是掌握精準的油辣子制作方法。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油辣子的制作技術:
步驟1 加工辣椒。取四川干二金條辣椒和貴州干朝天椒各750克混合均勻,待蒸箱上氣后大火蒸10分鐘,取出放涼。二金條辣椒辣度比較適中,但是它的顏色比較紅亮,而且辣椒的香味非常濃郁。而朝天椒主要是增加油辣子的辣度。
步驟2 加工香料粉。取白豆蔻、草果、砂仁、香果、甘草、排草、甘松、陳皮各5克,山柰3克,小茴香、香茅草各8克,丁香、肉豆蔻各2克,桂皮、八角各15克混合均勻,用粉碎機粉碎成粉,加入孜然粉50克、王守義十三香半盒混合均勻即可。
步驟3 加工白芝麻。取白芝麻500克分批放入燒至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
步驟4 加工油辣子。
1、取一個大炒鍋燒熱,放入純菜子油500克和蒸好的辣椒,微火、不停翻炒,炒至辣椒表皮酥脆時捏起一塊辣椒,用手指輕輕一捏,就可將其捏碎時即可撈出。撈辣椒是加工的關鍵。撈出一層辣椒放入盆中,撒入一層香料粉,全部撒完后再撒上炸芝麻,將三種原料放入絞肉機內粉碎。
2、另起鍋上火,放入純菜子油2500克,燒至三四成熱時,放入大蔥米250克炸香,撈出大蔥米,再下入大蒜米500克炸至其變成淺黃色,第二次下入大蔥米,繼續炸至蒜和蔥變成金黃色,下入處理好的辣椒碎,小火慢慢熬制約15分鐘,關火冷卻即可使用。
調味技術2 自調醬油
跟制作酸辣粉一樣,制作小面我們使用的也是自調醬油。這種醬油是用多種調料熬制而成的,所以香味特別濃郁,比普通的瓶裝醬油更好用。
具體熬制方法:取普通的黃豆醬油3千克、清湯500克、小蔥25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10分鐘,過濾料渣即可。
提示:根據地域的不同,大家在試做時也可以加入少許香料,香料配比很簡單:八角、山柰、桂皮、白豆蔻、草豆蔻各5克,香葉、小茴香各2克用紗布包好,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撈出晾干水分,跟醬油一起放入鍋內熬制即可。熬好后將香料包撈出。
調味技術3 調料出處
制作小面,需要搭配的調料有很多,比如花椒粉、香辣榨菜絲、醋等,別看都是普通的調料,但對于它們的出產地和初加工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下面給大家列出一個調料產地和加工方法明細表。
調味技術4 調料配比
有了調料的選擇,那么就要掌握它們的搭配比例。因為每個地區的食客口味不同,每份面的用量也不同,這里給大家提供一組參考比例:hspace=0調味技術5 澆頭制作
除
了麻辣小面外,雜醬面、豌雜面、牛肉面、肥腸面的澆頭都是需要提前制作的,下面再給大家分享一下澆頭的制作方法。
雜醬澆頭
做法 鍋內放入色拉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姜末、蒜末各30克煸炒出香,下入五花肉?。ǚ嗜萜撸?千克,烹入黃酒30克,中火煸炒至出油,下入甜面醬50克、郫縣豆瓣醬75克、老抽10克,繼續中火煸炒至肉酥香,倒入骨頭湯中火燜10分鐘,用鹽60克,味精、雞粉各100克,白胡椒粉15克調味,出鍋存放。
牛肉澆頭
做法
1、牛肉5千克洗凈,用清水沖漂去血水,切成重約500克的大塊,放入冷水鍋內,下入蔥段、姜片各50克,料酒100克大火燒開,撈出后沖涼,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
2、鍋內放入菜子油100克,下入白砂糖250克,小火炒成糖色,加入清水1500克大火燒開。
3、另起鍋放入牛油1千克、菜子油2.5千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郫縣豆瓣醬150克不停地煸炒直至將豆瓣炒酥,放入牛肉塊、干辣椒150克(可以根據食客的嗜辣程度來調整)、花椒50克(可以根據食客的嗜麻程度來調整)、姜片200克炒香,下入香料包(桂皮、八角、砂仁各50克,甘草、香葉、小茴香、草果、山柰各10克,干山楂25克,丁香5克,香果15克)翻炒均勻,倒入提前加工好的糖色水和骨頭湯(沒過牛肉即可)大火燒開,改小火煨至牛肉軟爛,撈出香料包,用鹽80克,雞粉、味精各100克,白胡椒粉50克調味即成。
肥腸澆頭
做法
1、肥腸5千克加入面粉和白醋里外搓揉,沖洗干凈后放入冷水鍋內,下入蔥段、姜片各50克,料酒100克大火燒開,撈出后沖涼,切成長2厘米的段。
2、鍋內放入菜子油100克,下入白砂糖250克,小火炒成糖色,加入清水1500克大火燒開。
3、另起鍋放入菜子油2.5千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郫縣豆瓣醬150克、拍松的大蒜子500克、姜片200克,不停地煸炒直至將豆瓣炒酥,放入肥腸,烹料酒50克,下入干辣椒150克(可以根據食客的嗜辣程度來調整)、花椒50克(可以根據食客的嗜麻程度來調整)翻炒出香,下入香料包(桂皮、八角、砂仁各50克,甘草、香葉、小茴香、草果、山柰各10克,干山楂25克,丁香5克,香果15克)翻炒均勻,倒入提前加工好的糖色水和骨頭湯(沒過肥腸即可)大火燒開,改小火煨至肥腸軟爛,撈出香料包,用鹽80克,雞粉、味精各100克,白胡椒粉50克調味即成。
豌雜澆頭
做法 上好的干豌豆用水浸泡回軟,放入高壓鍋內,加入清水大火加熱至上氣,改小火壓約10分鐘至豌豆內部軟爛但外形完好即可。
提示 豌雜面在上桌前,多是將豌雜澆頭和雜醬澆頭配合調味的,二者比例大概是1:1。
四川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就是用中藥和各種調料配出的湯汁燙熟的菜;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里煮熟放到碗里,碗里要提前調好各種佐料,順便再舀一勺湯汁顧名曰“冒菜”,再撒上點香菜、蔥花和四川特有的豆豉,就成了成都最有名最特色的小吃“冒菜”。簡單點說“冒菜就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就是一群人的冒菜。
原料:混合油2500毫升(牛油1000毫升、色拉油1500毫升) 風味香辣料800克(辣椒碎750克、豆豉25克、碎米芽菜25克) 郫縣豆瓣醬600克、花椒80克、白酒100毫升、啤酒1瓶、醪糟20毫升、冰糖50克 生姜、大蒜、大蔥各適量。
香料:八角15克、桂皮15克、小茴香8克、老蔻20克、白蔻5克、草果5克、山柰3克、丁香2克 、砂仁5克、香果5克、甘草5克、排草5克、甘菘5克、陳皮5克、香茅草8克、香葉5克、香草15克
制法:1.把全部香料打碎后,放溫水盆里浸泡20分鐘,撈出來瀝水待用。另用白酒把花椒泡漲。
2.凈鍋上火放混合油燒熱,先下入豆瓣醬、大蔥、生姜和大蒜炒香出色,待加入醪糟、啤酒和冰糖小火翻炒至水汽快干時,把風味香辣料下鍋并改大火炒勻。
3.見鍋里的油脂冒泡時,改小火熬 30 分鐘,再下入泡好的香料續炒 30 分鐘,最后把泡漲的花椒加進去,續炒5分鐘便可出鍋,這樣便得到冒菜的底料。
麻辣燙
原料:
牛油20斤;菜油5斤;郫縣醬4斤;(朝天椒)辣椒2.5斤;花椒2斤;冰糖2兩;姜1斤;蔥0.5斤;八角0.1斤;甘草0.5兩;山奈0.5兩;桂皮1兩;香葉1兩;蓽菝20克;白扣0.8兩;香果0.5兩;沙姜0.5兩;紫草0.7兩;丁香0.3兩;梔子0.5兩;草果0.6兩;謬糟2瓶;豆豉1袋100克;胡椒0.5兩。
制法:
1、將郫縣醬垛細,干辣椒去蒂切成節用清水洗干凈并且用清水泡透,將姜去外皮拍松和干辣椒一起泡,然后用絞肉機絞成茸,鉸時將姜也加入絞成茸,冰糖拍碎備用。蔥姜切塊備用;紫草泡透切成小塊備用;各種香料均清水泡透備用;兩種油混合均勻燒至八成熱時端離火口降至四成熱時備用;豆豉剁成茸,將豆瓣醬,辣椒茸,豆豉茸調勻既成香辣醬備用。
2、凈鍋加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泡好的紫草侵炸出色時撈出不用,加入蔥姜塊炸香并且發干時加入冰糖熬化出糖色加香辣醬用小火加熱1.5~2小時左右,加香料繼續加熱0.5小時,加入花椒粉末加熱15分鐘,等麻辣味出來加謬糟推勻,水分將盡時端離火口,降至常溫時既得底料。
油條
原料:中筋粉500克 雞蛋1個 小蘇打2克 泡打粉3克 臭粉2克 鹽6克 色拉油30毫升
制法:1、調制面團往盆里放入小蘇打和鹽,加入清水(約260毫升)和雞蛋攪散,再放入色拉油攪勻,然后加入混有泡打粉和臭粉的面粉里攪拌,接著用雙手反復地揣搗疊揉,至面團表面光滑時,均勻地刷上色拉油,并蓋上凈濕布餳置10分鐘,之后再反復地揣搗疊揉至表面光潔,再刷油并蓋上濕布。如此反復三四遍,待揉成柔軟且有勁性的面團時,靜餳3~4小時。
2、切條剁劑
往案板上刷少許色拉油,將餳好的面團置案板上拖拉出長條(或用刀切成長條),然后用搟面杖將其搟成厚約1厘米、寬約10厘米的長條,再用刀剁成寬約4厘米的段。接著兩兩相對,用筷子順著刀切面在中間壓一下,便成油條生坯。
3、炸制成熟
鍋里注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雙手持油條生坯的兩端,順著筷子壓過的方向輕輕抻拉成約20厘米長的條,然后放入油鍋,邊炸邊用長筷子翻動,待其炸至色金黃時,撈出來瀝油,即成。
酸辣粉
辣椒油秘方: 菜籽油2000克,干辣椒600克,香油80克,芹菜50克,大蔥100克,芝麻10克,白芷2克,草果10克,香果10克,豆蔻2克,千里香5克,丁香3克,香葉5克,排草6克。
制作方法: 1.冷鍋燒熱去水,倒入干辣椒開小火炒5分鐘左右關火,冷卻之后用石臼搗碎。
2.芝麻放入鍋中炒香,芹菜和大蔥切小一點,將所有香料用水泡一下。
3.鍋里倒入香油和菜籽油,將芹菜、大蔥1、白芷、草果、香果、豆蔻、千里香、丁香、香葉、排草放入油中炸至及黃色全部撈出來。
4.將干辣椒面和白芝麻倒入不銹鋼盆里鋪平,將油一勺一勺的舀入辣椒面上面攪拌均勻即可。
高湯技術:
清水30斤,豬骨頭1000克,白鰱魚頭500克,牛棒骨500克,料酒15克,姜100克,花椒10克,八角8克,香葉3克,陳皮10克。
1.將豬骨頭、白鰱魚頭和牛棒骨清洗干凈,豬骨頭和牛棒骨放鍋里加點水淹沒去血水。
2.姜拍破,白鰱魚頭和花椒、八角、香葉、陳皮用紗布包起來備用。
3.鍋里加入30斤清水,將豬骨頭、白鰱魚頭、牛棒骨、料酒、姜、花椒、八角、香葉、陳皮放入清水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熬制4個小時將所有渣料打撈起來即可。
酸辣粉調料與制作: 紅薯粉150克、豆芽30克、干木耳10克、食鹽1克、雞精3克、蒜水5克、香油2克、味精3克、姜水3克、白砂糖2克、胡椒粉1克、高湯150克、香菜段適量、黃豆醬油2湯匙、醋3湯匙、辣椒紅油2湯匙、油炸花生適量、榨菜適量、蔥花適量、腐乳水3克。
1.紅薯粉和干木耳提前用水泡好備用,鍋里燒一鍋水。
2.將食鹽、雞精、蒜水、香油、味精、姜水、白砂糖、胡椒粉、醬油、醋、辣椒油、腐乳水打入碗里,加上高湯。
3.鍋里水燒開,將紅薯粉、豆芽和黑木耳放鍋里燙一分鐘倒入調料碗里,放上油炸花生米、榨菜、香菜和香蔥即可。
老鹵湯
調制鹵湯:
將所有香料打碎(大顆粒),裝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如果沒有老鹵水,則須先用雞骨、豬骨熬出骨頭湯。 其方法:取雞架子骨1500克、豬大骨3000克,加7干克水,小火熬制8小時后撈出骨頭,放入鹵料包,干生姜400克,加清水10干克,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熬制1小時左右,香味溢出為宜,用老抽調好鹵汁色澤,下適量糖色調整(根據成品色澤酌量增減)再放入黃酒100克、鹽150克、白糖50克即可。 糖色制法:將色拉油1.5兩放入鍋中用小火加熱,加入白糖2兩炒化至呈深紅色剛起白泡時,立即加入清水0.5斤即成糖色。 專用香料配方:肉桂65克,丁香10克,花椒65克,小茴香65克,大茴香65克,丁椒(一種野山椒)65克,山奈45克,良姜50克,肉蔻50克,草蔻50克,白蔻50克,甘草50克,香葉35克,砂仁50克,陳皮25克。
鹵制流程:
(1) 腌制:各種原料預處理后。將需腌制的原料洗凈備用。取20斤水,加入花椒10克,千里香5克,料酒250克,鹽750克(如溫度過低,花椒、千里香需加水煮出香味后倒入腌制缸中),加入洗凈的原料進行腌制。大件的(雞、鴨、牛肉、兔肉、鵪鶉、蹄膀等)
腌制時間:冬天0-20度時,腌制12小時左右,春天20-30度,腌制8個小時左右,夏天30-40度時,腌制6小時左右。 小件的(翅尖、翅根、雞爪、雞胗等)腌制:先用水清洗,加適量鹽進行腌制即可。冬天腌制8小時左右,春天腌制4小時左右,夏天腌制2小時左右。 鴨頭、鴨頸、鴨翅、鴨掌、鴨肫等的腌制:先將其清洗干凈,加適量水,加鹽,加入亞硝酸鈉(10斤水中加1克,起疏松、發紅及縮短鹵制時間,其加入量不可超量,否則出現中毒現象)進行腌制,冬天腌制24小時左右,春天腌制12小時左右,夏天腌制5-6小時。腸、肚不需腌制,清洗干凈后出水,即可鹵制。雞爪類則修整清洗,腌制2小時,入150度油中炸制20秒,然后進行鹵制。
注:腌制水需偏咸,必須每天更換,不可重復使用。
(2)出水:
難入味的原料在放入鹵鍋之前需出水。在沸水中煮10-15分鐘,煮除血腥味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雞、鴨、鵝、牛肉、鴨頭、鴨頸等需出水。所有的小件不需出水,腌制后直接用清水漂洗即可。原料出水控制在斷生剛熟程度為宜,不宜過熟,以防鮮香味滋失。
(3)鹵制(以30斤原料為例):洗凈的原料放入鹵湯鍋中,加黃酒200克、超級鮮味王4克,博邦醬香王香辛料5克,博邦8610雞膏3克,鹽酌量,煮5-10分鐘后全部撈起檢查,沒有完全鹵好的重新放入鹵鍋中鹵制,直到鹵好為止。然后,將鹵好的半成品放入已?;鸬柠u水中浸泡10-15分鐘后撈出即成。
(4)上色:取適量麥芽糖加少量水置于火上用小火煮開,加入適量日落黃,把顏色調成金黃色,然后用刷子在雞、鴨等表面均勻的刷上一層即可。
(5)鹵菜的保管方法:用塑料袋將鹵菜裝好,放入冷藏柜中(注意不能與生料混放),第二天拿出用6-7成開的油用刷子刷一層,然后刷上一層香油。
需要注意的問題
1 炒糖色時,必須用小火慢炒,且糖色應稍嫩一些,否則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 按傳統方法調制的鹵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于新鮮鹵水大都鮮味不足,加之近年來人們對鮮味的要求似乎已越來越高,所以在調制的過程中也可適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說明的是,在鹵水中加入味精并不會起副作用,因為味精在160℃以上的溫度中才會產生焦谷酸鈉從而失去鮮味,而鹵水沸騰時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05℃。
3 鹵水中一般應加入嫩糖色,如此才會使鹵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后,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從藥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調和諸味及提鮮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后,鹵水中仍可考慮加少許甘草。
4 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濃,使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一般來說,5000克鮮湯中丁香用量應控制在5~15克之間。
5 用于制作鹵水的大蔥應保留其根須,那樣可使鹵水的味道更香。這可是一位多年制作鹵水的老師傅傳授給筆者的經驗。
6 上述鹵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紅,稱為紅鹵,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鹵。另外有人愛在鹵水中加入干辣椒,那樣就變成辣鹵了。
鹵水的使用
1 凡動物性原料在鹵制前均需先做汆水處理,否則原料直接下鍋后,會導致鹵水急劇減少,從而造成菜品口味過咸。
2 一鍋上好的鹵水,應經常鹵制鮮味較濃的動物性原料,這樣才能增加鹵水的鮮香味。有一句行話叫做“鹵水越老越好”,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3 豬肉和雞、鴨、鵝、兔這類鮮香味較濃的原料,應與異味較重的牛、羊肉及各種動物“下水” 如肥腸 原料分開使用鹵水,以保證鹵水和鹵制菜品的質量。
4 在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鹵水的色澤、香味、咸度以及湯汁是否充足等,一旦發現某方面有所減少應及時補上,即我們常說的“缺啥補啥”。
鹵水的保管
1 鹵水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會留下少數原料或香料的殘渣,這時便需要進行過濾,以此來保證鹵水的質量。
2 鹵水經反復使用后湯汁會變得比較濃稠,雖經過濾,但還需“清掃”,但每鍋鹵水清掃的次數不能過多,以免鹵水失去鮮香味。
3 鹵水中浮油要經常打掉,最好使鹵水表面只保留薄薄的一層“油面子”。否則,油脂過多,容易使鹵水變質 脂肪氧化變質所致。
4 鹵水在不使用時,應燒沸后放入搪瓷桶內,令其自然冷卻,且不要隨意晃動。
烹飪是變化之學,所以大家在調制川式鹵水時,還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掌握鹵水的用料及調制方法,這樣才能調制出令人滿意的鹵水來。
鹵水搭配:
⑴辛溫型:
八角、肉桂、小茴、花椒、丁香稱五香,一般適合家庭小吃、瓜子、制醬等用,適用范圍廣泛,適合大眾口味。一般市場上流通的五香粉都是以小茴、碎桂皮為主,八角、丁香很少,所以沒有味道,真正制作起來,應該以八角、丁香為主,其它的為輔才行。
⑵麻辣型:
在五香的基礎上加青川椒、蓽菠、胡椒、豆蔻、干姜、草果、良姜等,在燒制當中,要投入適當的辣椒,以達到有辣、麻的口感。用法各異,在椒子和花椒可用熱油炒,達到香的感覺,也有磨成粉狀,也有全部投進鍋中煮水用,那就是說每個廚師他有他本人的看法和愛好,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⑶濃香型:
在一般材料的基礎上加香砂、肉蔻、豆蔻、辛庚,進口香葉,制成特有的香味,如香腸、燒雞、鹵雞和高檔次的燒烤。
⑷怪味型:
草果、草蔻、肉蔻、木香、山奈、青川椒、千年健、五加皮、杜仲另加五香以煮水,這種口味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⑸滋補型:
如天麻、羅漢果、當參、當歸蔓長、肉桂作為輔料,佐以甲魚、母雞、狗肉之類,系大補,可壯陽補腎、益氣補中,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低成本醬湯秘方
10公斤的老湯用料:
花椒:麻味,一小抓;
八角:微甜、微辣,選取四五顆;
草果:辛辣,去葷腥,兩顆;
桂皮:辛、甜潤,食指或中指大小即可;
香葉:辛、苦、鹵制20分鐘后去除,不然發苦;
甘草:甜、四五片;
干辣椒:刺激、辣,不喜歡太辣的話可以不放;
大蔥:辛、甜,一根;
丁香:酸,香味獨特,味道較重,六七顆足夠;
陳皮:酸、解膩,但容易發苦,兩三片即可;
老姜:辛香,將整顆姜拍扁放入;
砂仁:微甜、酸、微苦,兩顆;
最后再放入:
老抽:咸、鮮、主要是著色的作用,老抽一定要好,否則鹵水會發苦發澀;
生抽:咸、鮮、著色,分量看個人口味;
黃醬250克
冰糖:除了取甜味以外,還靠他上糖色;
酒:黃酒(紹興酒)、料酒(花雕)依喜好。
四川紅油
四川盆地雨多、霧多、陰天多,濕氣很重,于是辣椒、花椒、胡椒、生姜這些能夠驅風去寒舒筋活血的食材,便演繹出了川菜最具代表性的味型——麻辣。而紅油作為麻辣味當中辣味的一個重要來源,其地位當屬復制油之首。
紅油,又叫做熟油辣子或辣椒油。以前在傳統的川菜廚房里,一般都會選用二荊條辣椒來煉制紅油,不過現在比較多見的是,為了增加紅油的辣味,廚師喜歡在二荊條辣椒的基礎上添加一些朝天椒進去。煉制紅油,最好的油脂當屬菜籽油,辣椒面和油脂的比例一般都在1∶5左右。
紅油需要提前制作好,并且靜置兩天以后才使用,因為這樣做可以讓辣椒中的辣椒紅素、辣味和香味完全溶入到油脂當中。
原料:將菜籽油入鍋燒至八成熱時,離火并投入大蔥、洋蔥、老姜和香菜,見其炸干后撈出來,待油溫下降到五六成熱時,再下入兩種辣椒面和香料,用手勺快速攪拌均勻后,撒入熟芝麻即得到菜油。
烤魚秘制老油
原料:八角15克,三奈6克,丁香4克,桂皮15克,香葉10克,去籽草果20克,小茴香20克,良姜10克,山楂20克,老扣5克,白扣15克,甘草10克,藿香8克,砂仁5克,陳皮10克。
做法:
1、干辣椒加水煮成糍粑辣椒,用機器絞成茸狀。
2、色拉油、豬油、菜油、牛油、蔥、姜、蒜,熬成六成油溫,蔥、姜、蒜變色時,打去料渣,待油溫降至四成熱時,下糍粑辣椒,小火炒1—2小時,下郫縣豆瓣炒香即可。
3、香料泡水,浸泡回軟,下入鍋中,加花雕酒炒約30分鐘。
4、下豆豉、花椒、醪糟、冰糖炒約10分鐘后下入牛肉香精,雞肉香精,即成。
5、加蓋密封,靜置24小時即可使用。
注意事項:
1、火力不能太大,不能炒糊。
2、不能用鐵鍋炒,最好用不銹鋼鍋。
3、存放時,須放入不銹鋼桶內保存。
四川冷鍋串串附帶詳細配方
底料、油料的制作:
油料:牛油2.5干克,菜子油、色拉油各10千克,煉好的雞油5千克。
調料:郫縣豆瓣醬(剁碎)1干克,永川豆豉(剁碎)300克,冰糖100克,小香蔥、姜(拍碎)、高度白酒、圓蔥、醪糟汁、拍蒜各500克,干辣椒600克,紫草200克,漢源干花椒400克。
香料:小茴香、肉桂、肉豆蔻、草果各125克,甘草、孜然、蓽撥、砂仁、木香、甘松、香葉25克,丁香、山奈、香果、八角各50克,白豆蔻150克,香茅草10克。
制法:1、干辣椒用清水浸泡回軟,取出放入絞肉機內絞成蓉。香料拍碎,倒入高度白酒100克。
2、取一口大鍋,放入牛油,小火熬至八成熱,放入菜子油,下入圓蔥塊、小蔥段、拍松的姜塊各500克,小火慢慢炸至小料變成金黃色撈出,放入紫草、色拉油、泡好的香料、辣椒蓉、雞油,小火熬制1小時,再放入郫縣豆瓣醬、蒜、豆豉,繼續熬制1小時,放入剩余的調料(白酒除外),小火慢慢熬制,直至油色紅亮時,倒入剩余的高度白酒降溫,關火,倒入不銹鋼大桶內,燜制1夜,第二天將油和料分離。油脂即紅油,料渣為鍋底料。
湯料的熬制:
1、初加工---雞3干克、豬大骨7.5千克、牛大骨5千克分別用清水沖漂去掉血水,撈出后分別焯水。
2、吊湯---鍋內放入色拉油50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拍松的老姜、蔥各500克,當歸50克,黨參100克,小火炒香,出鍋倒入不銹鋼桶內,倒入清水40千克,下入初加工的原料,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5小時,待湯汁比較濃稠時過濾即成湯料。
調湯:燙爐內放入熬好的湯料5干克,下入炒好的料渣50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約30分鐘,此時湯汁變成紅色,用密漏撈出料渣,即可開檔燙制各類葷素菜品。
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需要注意一點:一是湯汁表面附著了少量的油脂,加熱過程中,湯汁會產生浮沫,此時必須用手勺背部輕輕沾取,將浮沫去掉,但不要將表面的油分撇掉。二是每個地區食客的嗜辣程度不同,如果感覺調好的湯辣味太重,可以加入少許冰糖來中和口味,或者再加入少許高湯。
原料燙制:
冷鍋串串常用的原料分為葷料和素料兩類。常見的葷料有凈毛肚、鱔魚段、半成品丸子(包括魚肉丸、牛肉丸、蝦丸)、火腿腸、雞心、雞胗、水發肉皮、翅尖、蟹柳棒等。
常見的素料有藕片、萵筍、冬瓜、平菇、豆腐干、豆皮、凍豆腐、白菜、木耳、土豆、金針菇、香菇、海帶、西蘭花等。它們的處理方法非常簡單,改刀成小片或者小塊,用小竹簽穿起來即可。
素料的初加工方法相對簡單,葷料的初加工方法相對復雜一點,比如有些原料,比如雞心、雞胗、雞翅尖,都需要加入鹽、雞粉略微腌制,使其提前入味。
1、自動:在上方保障服務中標有自動發貨的商品,拍下后,將會自動收到來自賣家的商品獲?。ㄏ螺d)鏈接;
2、手動:未標有自動發貨的的商品,拍下后,賣家會收到郵件、短信提醒,也可通過QQ或訂單中的電話聯系對方。
1、描述:源碼描述(含標題)與實際源碼不一致的(例:描述PHP實際為ASP、描述的功能實際缺少、版本不符等);
2、演示:有演示站時,與實際源碼小于95%一致的(但描述中有"不保證完全一樣、有變化的可能性"類似顯著聲明的除外);
3、發貨:手動發貨源碼,在賣家未發貨前,已申請退款的;
4、服務:賣家不提供安裝服務或需額外收費的(但描述中有顯著聲明的除外);
5、其他:如質量方面的硬性常規問題等。
注:經核實符合上述任一,均支持退款,但賣家予以積極解決問題則除外。交易中的商品,賣家無法對描述進行修改!
1、在未拍下前,雙方在QQ上所商定的內容,亦可成為糾紛評判依據(商定與描述沖突時,商定為準);
2、在商品同時有網站演示與圖片演示,且站演與圖演不一致時,默認按圖演作為糾紛評判依據(特別聲明或有商定除外);
3、在沒有"無任何正當退款依據"的前提下,寫有"一旦售出,概不支持退款"等類似的聲明,視為無效聲明;
4、雖然交易產生糾紛的幾率很小,但請盡量保留如聊天記錄這樣的重要信息,以防產生糾紛時便于網站工作人員介入快速處理。